“家长午夜给老师发微信被拉黑”,不尊重的沟通只会闹僵

央视网评论员竹雨

  近日,江苏南通一则“妈妈午夜给老师发微信被拉黑”的信息在网络热传。

1

  从上图可以看到,10月1日零点左右,这名家长给刘老师发了两条信息,大意是要求老师安排自己的儿子当班上的值日生,认为没让孩子当一次值日生,这样很打击孩子的积极性。然而,消息发出后刘老师并没有回复,10月7日晚8点多,该家长再次给老师发信息时发现自己被“拉黑”,愤而将此事发上了微博。对此,校方给出了解释,家长经常凌晨给老师发信息总归不太妥当,孩子插班来到学校,之前一直不太适应,其实老师下周就准备安排孩子当值日生。

  此事经过网络发酵,随即引发热议。有人认为,老师的做法固然不对,但是家长命令式的语气让人很不舒服,尊重是相互的,家长不尊重老师在先,也不能全怪老师;也有人认为,老师的做法有些欠妥,一句话不说就将学生家长“拉黑”,确实换来了“一时清净”,但是解决不了问题。

  老师直接“拉黑”家长,当然是值得商榷的,但是家长半夜给老师发信息的行为,更让人感觉不妥。如今,畅通的网络沟通渠道让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,换言之,正是因为交流渠道太随意、方便,反而成为老师无形的精神负担。可想而知,作为老师的压力是与日俱增的。

  我们再看此事涉及的问题,事件已然通过网络曝光,关于网友认为深夜发消息打扰老师的讨论,这名家长回应认为并不构成骚扰。如此下去,继续对峙的结果只会向该家长最初意愿的反方向发展,皮筋越拉紧,就可能断掉。望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是家长在要求老师积极“配合”的同时,是否事先考虑过怎样的沟通方式才是妥当的,这更考验身为父母的自身修养。

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,最完美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。诚然,家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各自优势,这两大系统只有相互弥补不足,才能搭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。

  俗话说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营造老师、家长良好的沟通环境,不妨先从立规矩开始,双方真诚合作、友好沟通,共同树立起良性沟通的渠道。如,老师尽量提前“定规矩”,并明确告知交流时间;家长端正心态,正视学校是孩子建立社交生活的平台,让他们更好学会独立面对问题。如此,要建立起“走心式”沟通,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与思考。(央视网评论员 竹雨)

网友立场
860010-1102010100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