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智能手表成为考核“监工”

央视网评论员李雪菲

  近日有媒体报道,南京河西区域的环卫工人配发了一款“加油”手表。当地“智慧环卫”综合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,如果环卫工人在一个地方保持静止超20分钟,属违规停留,系统会自动报警。在上班时间脱离工作区域,系统也会生成数据。这些数据会被发送到各个分公司,由后者对“违规”人员进行处罚。当然,这块手表还有紧急求救功能。如果环卫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人身危险,可以一键求助,在第一时间获得救助。据最新消息,目前管理公司称从人性化角度考虑,已经取消了手表的“加油”功能。

  

  智慧改变生活。不过,这样一款智能产品的应用在网上却引发网友纷纷吐槽。对于这一智能产品,为什么网友的反应如此一致?一名网友的话或许可以代表广大网友的心声:“环卫叔叔阿姨都这么辛苦地早起,为我们的家保持干净,他们工资少,很辛苦。你说按照你们的角度思考是防止一些人偷懒,这是没有错的,但是你们的出发点可能有所欠缺。因为我们可以完全通过其他方式来检验,而‘监视器’真的是糟糕透了。”网友们对“加油”手表最大的反应是情感上的不认同。城市的整洁更多依靠的是环卫工人的责任心,如果仅靠“加油”手表这样的“监视”手段,对于环卫工人来说未免缺乏起码的尊重与关怀,显得这样的管理有些“冷冰冰”。

  智能产品的研发初衷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此款智能手表的应用并没有为环卫工人提供更多便利,反而更多地成为了管理者的一种考核工具,更像是一种“监视”手段。其实,不管是什么样的工种,不管有没有这样的“监视”手段,努力的人依旧会努力,如果想逃避“监视”,个别人依然可以想出办法。就此次事件来说,如果环卫工人辖区内的卫生已经打扫干净,是否还有必要为了不被处罚而不停巡视?管理者现在的做法是否反而会促使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发生?

  现在,虽然管理公司已回应摄像头不会抓拍也不会储存,环卫工人的误解是出于推行系统时相关人员说了一些过头的话,目的是为了让环卫工人在工作时更认真。但是,这样的澄清为什么发生在舆情扩散后,而不是选择在下发“加油”手环之时就告知环卫工人实情?为什么在接受采访时,当地“智慧环卫”综合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提到了保洁员考核“三方面”的监管?如果此次事件不是如此发酵,管理公司是不是一直也不会出面解释?

  当然,我们应该肯定管理公司在舆情扩散后主动出面回应,但“人性化”的管理应以严格硬性的管理制度为前提,与其用一些过头的话鞭策员工,不如放下身段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。

  科技创造未来。但是如何让技术更好地融入生活,如何带给人们城市的温暖,这才应该是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事情。(央视网评论员 李雪菲)

网友立场
860010-1102010100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