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水中学“碾压”全国,该如何治理“高考移民”?

特约评论员胡小麦

1

  据报道,近日,深圳一所民办学校——富源学校在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,对其他学校形成“碾压”,理科全市前10名中就占了6名。深圳市有关部门其后证实,富源学校进入此次“二模”前100名的学生中,有10余名从河北衡水第一中学转入。目前深圳市已启动专项调查,广东省教育厅5月5日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外省转入生转学条件进行排查。

  又是“衡中”。此前已有媒体报道,河北衡水中学学生所到之地,因为其强悍的应试能力,往往会惹出不少争议。媒体使用了“碾压”一词,绝非夸张。经由“衡中模式”培养出来的学生,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启了其开挂的人生。

  尽管此事尚在调查中,但种种迹象表明,这样的流动难言正常、正当、正义。有家长就表示,富源学校一般采取两种操作手法,一是从河北挖尖子生入广东户籍,在深圳高考;再就是招广东的孩子,学籍挂在富源,送去衡水上课,再回深圳高考。此前已有迹象表明,这并非虚言。2018年,富源学校9名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中,多名学生的名字也出现在河北多所学校的成绩宣传报道中。

  此外,富源学校近三年来的“异军突起”,也恰恰与河北衡水中学合作办学的时间点契合。2016年11月,富源学校与河北衡水中学“联姻”,挂牌成立了“衡水中学深圳富源分校”,此后就开始一路狂奔。这样的操作也让社会各界产生了深深的戒惧。如果“衡中”的学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,当地孩子的升学空间必然会受到影响。

  根据广东省高考招生的相关规定,非广东户籍的考生和家长必须具备“两个合法”“三个三年”的条件,即具备合法稳定职业、合法稳定住所,以及学籍、社保、居住证各满三年。事实上,这样的制度设定并不能完全封堵外地考生,这就涉及到学籍空挂的问题。一旦外地考生的曲线高考意愿与当地学校的锦标主义合流,将树立片面应试教育、唯分数论的不良导向,“两个合法”“三个三年”无异于“牛栏关猫”,不可能卡住“高考移民”。更何况,同样是利用制度的漏洞,把广东当地的学生送到“衡中”学习三年,然后回原籍参加高考,他到底应该算是本地人还是移民?

  这些年来,随着社会流动的普遍化,多地开放异地高考。本来,这是一件既惠民又抡才的德政工程,却成为一部分人投机钻营的绝佳机会。长此以往,不仅会破坏当地的高考生态,也容易制造新的教育不公。

  这就要求,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本着对历史、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,严查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、户籍学籍造假、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行为,确保在本地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真实的连续学籍。

  要之,既要为异地高考提供各种制度便利,也要堵住非正常“高考移民”的漏洞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公平、机会公平。(特约评论员 胡小麦)

网友立场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