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殊教育“携手”融合教育 助力残疾人展现自强风采

央视网评论员刘波
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发表《平等、参与、共享: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》白皮书,全面系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努力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利和尊严,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情况。书中还特别指出对于残疾人进行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。

办好残疾人教育,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,意义重大。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。为了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权,推动残疾人真正成为权利主体,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、贡献者和享有者,我国颁布并修订《残疾人教育条例》,将残疾人教育纳入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和《“十三五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》,制定实施两期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》,旨在着力办好特殊教育,努力发展融合教育,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。

改善残疾人受教育的条件,残疾人教育体系日趋完备。中国残疾人教育以教育部门为办学主体,民政、残联和社会力量辅助,涵盖学前教育、初等教育、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。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,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,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,统筹推进,普特结合。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学生资助体系,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,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学杂费,从而实现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12年免费教育。这些举措对残疾人而言无疑是帮助他们补齐人生的短板,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,能够通过知识去改变命运,掌握一定的技能,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。

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。各地按照“全覆盖、零拒绝”的要求,通过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、扩大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规模及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,最大限度地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。而残疾人非义务教育也在稳步发展。不断扩充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规模,除普通幼儿园积极招收残疾儿童外,还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班或附属幼儿园,将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纳入幼儿资助范围。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相比于成年人更显得尤为重要。对于他们而言,来自教育的力量就是一种“授人以渔”的最有效途径。

融合教育,打通残疾人享受普通教育的特殊通道。对于教育资源而言,绝大多数的资源是普通学校的教育,尽管我国残疾人总数体量较大,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个群体还是比较分散的,所以在接受教育的阶段也尽量根据各自的特征能够和普通教育融合,这既是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,也是培养残疾人融入社会,以及其他人对残疾人关爱等有效的方式。为此,在2017年,融合教育首次写进《残疾人教育条例》。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和《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(2017-2020年)》等文件均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。各地不断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,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,配备专兼职教师,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规模不断扩大。

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份子,对残疾人的关怀关乎一个国家、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,而教育是一项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,教育于人类而言是继承历史与改革创新的基石,对于提高残疾人的教育更是一种时代进步的标志。相信随着全社会行动起来,朝着实现残疾人“平等、参与、共享”的目标不断迈进,残疾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必将不断提升。(央视网评论员 刘波

网友立场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