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文化自信彰显国人底气

特约评论员李轩

  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至今,已孕育形成独具特色的“高铁文化”--产业报国、锲而不舍、改革创新、拥抱世界。针对高铁形象建设等议题,专家建议以“高铁文化”为内涵推动文化品牌建设,擦亮“中国创造”金名片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动力。
  

 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来,几代铁路人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懈奋斗,实现了高铁建设历史性进步。从时速200~250公里动车组,到时速350公里动车组,再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复兴号”,中国高速列车技术不断发展,已成为彰显我国科技实力的名片。相对于科技创新带来的“硬技术”,高铁文化和品牌建设的“软实力”--高铁文化自信,同样需要齐头并进。

  高铁文化自信的底气有浓厚的基础,这个基础就是不同时期的铁路优秀传统文化。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,与之相携而行的铁路文化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,具有浓郁时代特征和鲜明行业特色。而铁路精神正是引领铁路文化最重要的环节,在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,广大铁路职工创造了体现不同时期要求、富有深厚底蕴的铁路精神。“艰苦奋斗、志在四方”的铁道兵精神、“不折不挠,知难而上”的詹天佑精神、“报效祖国、忠于职守、艰苦奋斗、永当先锋”的“毛泽东号”精神、“挑战极限,勇创一流”的青藏铁路精神、“坚守实干,创新争先”的新成昆精神,以及全路涌现出的孙奇精神、大秦重载精神等等,这些都是不同时期铁路人精神风貌的展示。中国铁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,培育和形成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传统美德,积累的思想知识和道德规范以及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和气度,奠定了新时代高铁文化自信的骨气和底气。

  高铁文化自信的底气有坚强的基石,这个基石就是生机勃勃的高铁文化。经过几代高铁人孕育和拼搏,在传承和弘扬铁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结合改革开放特定历史背景,融合新时代特色的“高铁文化”呼之欲出,有“勇攀科技高峰、争创世界一流”的拼搏精神,有“功成不必在我、不惧失败、永不言弃”的奋斗精神,有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的创新精神,有“拥抱世界,令高铁成就闪耀全球”的大同精神,更有“精益求精、严谨敬业”的工匠精神、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”的劳模精神等等。这些富有时代特征、民族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,脱胎于铁路优秀传统文化,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长、凝聚升华。正是这一个加一个的高铁精神,赋予了高铁从“追赶”到“超越”的发展动力和精神依靠,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为之努力和奋斗。

  高铁文化自信的底气有实践的支撑,这个支撑就是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走向世界的中国高铁,“版图”越来越广袤。以沿海、京沪等“八纵”通道和陆桥、沿江等“八横”通道为主干,城际铁路为补充的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网,可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-4小时交通圈、城市群内0.5-2小时交通圈,四通八达的高铁网,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“天涯若比邻”。电子客票、刷脸进站、网络点餐及5G网络……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人性化服务,正在日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旅行的向往。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,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,拥有约2.91万公里的全球最大高铁网,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,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,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,铁路人应该有这个信心,每一个铁路人都应该无比自信。

  “欲人勿疑,必先自信”。坚定高铁文化自信,大力推动中国高铁“走出去”,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力量支撑,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,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。(特约评论员 李轩)

网友立场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