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基层“减法”带来民生“加法”

特约评论员胡辉

悄然间,2019年的脚步已近年关。以往此时,基层干部往往抱怨着“太累”“太忙”,焦头烂额应对着各种报表和考核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此类抱怨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积极与创新的做法。这或许正是“基层减负年”的意义所在。

文山会海、过度留痕、“责任甩锅”等看似平常小事,却常常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推进效率,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多个场合提及为基层减负松绑,强调“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”。今年3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《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》,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将2019年作为“基层减负年”。犹如一夜春风来,全国上下掀起“减负”热潮,打响了一场纠治形式主义的攻坚战。

基层减负,减出干事创业“加速度”。基层减负要落到实处,就必须规范检查、发文,少开会、开短会,才能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、时间花在为民办实事上。针对这一现象,“基层减负20条”在各地开花结果。如,湖南要求“除中长期规划等文件外,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、综合报告不超过5000字,专项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”;江苏要求“2019年省委、省政府和设区市党委、政府发至县级的文件比上年减少30%以上”;浙江提出“不得把电话访谈、网络投票、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硬性考核指标”等等。

基层减负,减出轻装上阵“强动力”。减负,就是要为干部卸下繁重包袱。今年以来,直面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纠治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,标本兼治、综合治理,各地切实将基层减负落到了实处,减出了实效。脱虚向实的减负,切中痛点、直指病灶,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,让他们更有信心、有时间、有力气深入田间地头,深入工作一线,同群众打成一片,让他们更能甩开膀子迈开步子,脚踏实地干实事。

基层减负,减出民心民意“同心圆”。其实,各级各部门真刀真枪地破解基层“无谓的事务”难题,归根结底,还是为了提升为民服务的效率。从医保跨省异地结算,到县级扎实推进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应群众需求而生、为解决问题而变的减负可触可感:“一证通办”普遍推广,网上办事实现率不断提升,文山会海少了,要上报的资料也少了……少一份表格,就能让群众多一份便利;简化一段流程,便能让群众添一份笑容。如此减负,怎不令人欣喜?

而今,“基层减负年”已近尾声。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应看到,诸如“派出所怼奇葩证明,要怎么证明我孙子是我孙子”“证明我妈是我妈”“一个基层干部加120个工作群”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,这启示我们,落实基层减负还需上行下效,从上级部门抓起,从“关键少数”做起,多一点为民意识、设身处地,少一点形式主义、官僚作风,才能让冗杂、应付、留痕成为“昨日黄花”,让精简、快速、高效成为基层工作新常态。

“要激发制度活力、激活基层经验、激励干部作为,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,切实为基层干部群众减负担。”基层减负,民心之所向,发展之所需。我们还应常抓不懈,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,更好为民谋利、为民办事、为民解忧,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取得更大实绩。(特约评论员 胡辉)

网友立场
1 1 1